在线填充雕刻模式下,机器以线条形式雕刻图案,雕刻效果主要由填充间隔、激光功率、工作速度三个工作参数决定。
线填充间隔测试激光雕刻的线条粗细由落在工件上的激光点的直径决定,在精准对焦的情况下,Snapmaker 2.0 1.6W激光雕刻切割机发出的激光点的直径为0.20mm,因此激光雕刻的线条宽度也是0.20mm。
理论上,如果雕刻线条粗细为0.20mm,间隔0.20mm的线条可以恰好覆盖雕刻面,相互不重叠,形成完整的图案。但在激光雕刻切割过程中,激光光束的有效面积可能会发生扩散,为避免边缘重叠和防止二次雕刻,线条之间通常会保留0.05-0.10mm的缓冲区。因此,建议线条间隔为0.25-0.30mm。
需要注意的是,当线条间隔大于0.30mm时,理论上雕刻出来的图案颜色会变淡,线条甚至会发散,但这种情况下如果雕刻出来的线条还是很粗,而且重叠度很大,可能是对焦不准或者激光功率过大,重新对焦或者降低激光功率就可以了。
激光功率和工作速度激光功率和工作速度都是变量。在参数测试中,我们可以为一个变量指定一个固定值,并对另一个变量进行微调,直到找到最佳雕刻效果。这里,我们将工作速度v 1设置为 500 mm/s,线间隔设置为 0.25 mm,并将激光功率设为唯一变量。然后,我们逐步增加激光功率,在工件表面上雕刻一系列 10 mm × 10 mm 的方块。
从这些方格中,以“线条清晰、无过多烧焦”为原则,选取雕刻效果最好的方格,并记录该结果所对应的功率W 1 。
理论上,工件上的雕刻面积(S )、工件表面吸收的能量(E)、激光功率(W)、雕刻时间(t)、工作速度(v)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E = W * t
t = S / v
因此,E = S * W/v,表明激光功率W与工作速度v成正比。
在第一次测试中我们发现,当工作速度为v 1时,最佳雕刻效果对应的功率为W 1,要保持最佳雕刻效果,E是不能改变的,通过理论公式E = S * W/v,我们可以推导出,如果工作速度提高到v 2,雕刻功率也必须按比例提高到W 2 ,才能保持E不变。
但W与v的关系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不一定是严格的正比关系,因此当我们通过理论公式推算出某个Work Speed可能对应的Laser Power后,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测试,才能确保得到最佳的雕刻效果。
来源:snapmaker
光电小白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