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产品机型的多元化
根据不同的行业客户,开发不同的激光切割机型;根据不同性质的企业客户,提供不同操作习惯与体验的切割机型;甚至根据不同的项目切割工艺要求,提供定制化的特定激光切割机型。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思路!一旦产品机型多元化,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储备与技术迭代能力,而目前大部分的激光设备厂家在技术方面的积累不够,特别是在控制系统软件方面,十分依赖国产主流控制系统。如果采用的控制系统品牌单一化,就无法形成真正的机型多样化。同时,由于各个设备厂家采用的控制系统软件同质化,造成用户的操作体验也完全同质化,功能、性能、习惯等等都没有区别,这样就加剧了行业同质化竞争,最后就是比配置、比价格。基于单一控制系统软件的激光设备厂家必将陷入价格竞争格局,从而导致没有什么利润可言。控制系统多元化,操作体验多元化,产品机型的多元化势在必行。
二、加大最终用户群体的多元化
很多激光设备厂家都想开发集团型最终用户以及大型企业客户,但往往是因为品牌知名度不够,设备性能不达标而被拒之门外,甚至都没有投标的机会。只能把目标客户放在中小企业身上,甚至是众多个体工商户群体身上,这不可避免卷入价格竞争与同质化竞争。目前的这种现状,让众多的激光设备厂家也陷入“两难”的境地:高端市场进不去,低端市场“赚吆喝”。而跳出这个两难境地的方式就必须要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必须要开拓目标市场客户的多元化!而面对集团型大企业性质的用户,对设备的技术性能、配置与功能要求会更加严格,控制系统与软件的要求更加具体化、明确化,例如要与集团内部的其他钣金加工设备操作系统保持一致,例如采用与进口机床统一的数控系统、套料软件等,像倍福、西门子等高端数控系统更容易被集团型大企业接受。
三、提供产品定制化服务
由于集团型大企业的切割加工产品相对比较固定,“单一性大批量”加工特征明细,那么,用户就希望围绕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发定制的、符合集团内部操作习惯的控制系统与软件,甚至要求开发与集团公司生产管理系统对接的MES系统等。如果要开发定制的控制系统与软件,广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商并不具备这样的技术积累与技术实力,而能够提供定制支持服务的控制系统厂家太少,这就造成了广大激光设备厂家无法实现客户定制化服务,有心无力,最终忍疼割爱舍弃高端路线的发展。如果想要突围当前的红海市场竞争,为高端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贴切解决方案,一定是要有相应的技术实力与技术积累。
四、紧跟行业风向,尝试新技术、接触新力量
目前激光行业已经进入数字化切割时代,国内外各大厂家都在全数字化智能切割机方面加大研发投入,而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却还没有进入到智能切割行列,已经与行业前端落下台阶。这样的现状如何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就更谈不上发展了。所以接触新技术,积极跟随行业前端变化才能保证不掉队,才有机会在未来的发展中突围。数字化智能激光切割是大势所趋,装备总线系统智能切割的机器才更有市场竞争力!
当然激光行业的淘汰和洗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走出产业困境是激光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同时期的激光行业内“领头羊”企业都在走差异化、定制化、特色化的道路。例如全球钣金激光切割领域的德国通快与瑞士百超,再如国内的高功率激光切割机领导品牌-大族、华工、奔腾、迅镭等等头部企业,都是采用的国际化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并在此系统平台基础之上,多年技术投入与技术积累,定制开发属于自己企业专属的控制系统与软件。这样就形成了自己企业风格的系统与软件,并保护了自己企业开发的各种切割功能与切割工艺,逐渐挖掘了自己企业的“护城河”,并得到了知识产权保护!
在主流企业不约而同地走系统自主化道路的过程中,基于PC与EtherCAT总线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成了行业内头部玩家的首选。德国倍福总线数控系统所具备的开放、成熟、稳定、兼容性强、扩展性好等显著特点,这些正是激光切割控制系统二次开发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能把倍福系统掌握好,并具备深度二次开发的能力,却需要下一番功夫。特别是激光设备制造企业技术积累不够雄厚,技术研发人员缺失,没有完整的多学科研发人员团队,或者研发团队没有办法长期投入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亦或者进行了一些软件二次开发的投入,但在短期内无法取得相应的结果与收益。
来源:激光制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