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在月球南极-艾特肯(SPA)盆地软着陆,并从月球背面带回首批样本。嫦娥六号能够在月球安全着陆,离不开激光传感器的助力。
探测器携带了多个导航传感器,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激光速度传感器和激光三维成像传感器,作为着陆过程中的眼睛和耳朵。

激光测距传感器在着陆时向月球表面发送脉冲,通过测量脉冲到达月球表面并返回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到月球表面的距离。
“这是嫦娥六号有效载荷中第一套启动的设备。它将在探测器距离月球表面约30公里时开始运行,并将全程为嫦娥六号提供精确的距离信息,直到探测器软着陆。”激光测距传感器副总设计师程鹏飞在之前的采访中说。
当探测器到达距月面三公里处时,激光速度传感器启动,测量下降速度;当探测器到达着陆区正上方时,激光三维成像传感器启动,帮助选择理想着陆点。
“当嫦娥六号着陆器距离月面约100米时,它会悬停在月球上空,我们的激光三维成像传感器会开启,以30度角对月球地形进行详细的三维成像探测,只需0.25秒就能达到5厘米的精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嫦娥六号找到一个平坦、安全的着陆区。”激光三维成像传感器首席设计师李明说。
这三个激光传感器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
嫦娥六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一项无人月球探测任务。与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前几艘飞船一样,该航天器以中国月亮女神嫦娥命名。
嫦娥六号于2024年5月3日发射。作为中国第二次采样返回任务,其机器人铲斗和钻头随后从月球表面采集样本,并于6月3日将其送回月球轨道。上升器随后于6月6日与轨道器对接,将样本送回地球。着陆器和月球车也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实验,整个任务预计持续约53天。
来源:激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