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讯 近日,动力电池装备领域迎来重大技术突破。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显示,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票代码:688559)成功获得"极片表面加工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CN 222562698 U),该创新技术将显著提升锂电池极片加工质量,助力新能源产业提质增效。

该专利技术方案创造性地采用多级渐进式制痕结构,通过机架系统搭载主动辊与多组压辊形成渐缩式制痕缝隙。具体而言,装置配置的多个压辊与主动辊形成的加工间隙沿周向逐步缩小,在主动辊及压辊表面设置的制痕结构协同作用下,使极片在渐进式压缩过程中实现均匀的表面处理。相较于传统单次成型工艺,这种多级梯度加工模式可使极片材料应力分布更均衡,有效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表面处理一致性难题。"这项专利的价值不仅在于工艺创新,更在于其带来的质量提升。"新能源设备专家分析指出,该装置通过物理结构的创新设计,使极片在连续加工过程中获得稳定的接触压力和加工参数,这对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应对高镍、硅碳等新型电极材料加工时优势更为明显。作为深耕激光及自动化领域17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目星激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该企业已累计获得专利154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40%,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28%。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47亿元,业务版图覆盖全球30余家子公司,在动力电池激光加工设备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保持行业前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专利突破标志着国产锂电装备从"跟跑"向"领跑"转变。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持续提升,海目星该项创新技术有望在4680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率先实现产业化应用,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