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我国激光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近日组织召开激光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文件编制启动会。会议旨在研究部署激光制造领域政策制定工作,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图1 启动会现场 图片来源:高新技术司
激光制造作为先进制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此次政策编制将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创新、应用场景拓展及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为行业提供系统性政策支持。
工信部高新技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文件将结合我国激光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举措,包括加强产学研协同、优化产业生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业内专家指出,激光制造技术的突破对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政策文件的制定,有望推动行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助力中国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下一步,工信部将广泛征求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联盟意见,确保政策文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年内出台实施。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介绍了政策文件框架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地方工信和科技部门同志介绍了本地区激光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情况。与会企业代表与专家学者围绕政策文件编制开展了交流研讨。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有关同志,激光制造企业代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晶体学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以下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秘书处搜集整理近10-20年中国国家及地方出台的重要激光产业政策梳理,按时间顺序和层级分类整理:
一、国家层面政策
1. 《中国制造2025》(2015年)
内容:将激光制造列为高端装备创新工程重点领域,提出突破激光器核心器件、高功率激光加工装备等技术。
意义: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激光技术的核心地位。
2.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
内容:推动激光制造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支持超快激光、光纤激光器等关键技术研发。
3.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内容:将激光加工纳入智能装备发展重点,推动激光技术与机器人、3D打印融合。
4.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
内容:提出发展增材制造(3D打印)、激光制造等先进工艺,强化工业母机、激光装备等产业链。
5.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多次更新)
内容:将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紫外激光设备等列入目录,通过财政补贴推动国产化替代。
6.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年)
内容:鼓励激光清洗、激光修复等绿色制造技术应用。
二、地方重点政策
1. 湖北省(武汉光谷)
《关于加快激光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
国内首个省级激光专项政策,提出打造千亿级激光产业集群,支持华工科技、锐科激光等企业。
《东湖高新区激光产业规划》(2021年)
目标到2025年产值突破1500亿元,建设“激光+”全产业链生态。
2. 广东省
《广东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0年)
重点支持深圳、广州发展超快激光装备,建设大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深圳市政策:对采购国产激光设备的企业给予30%补贴(2022年)。
3. 江苏省
《苏州市激光与光电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
聚焦苏州工业园区,布局激光显示、通信等应用领域。
南京市政策:对激光企业研发投入给予最高50%奖励(2019年)。
4. 其他地区
浙江省:宁波、温州等地出台政策支持激光在模具、五金行业的应用(2018-2020年)。
山东省:济南“激光产业十条”(2022年),对龙头企业最高奖励1亿元。
三、专项领域政策
1. 激光医疗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2014年)加速激光医疗设备审批。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允许进口激光医疗设备先行先试(2019年)。
2. 激光显示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年)推动激光显示技术产业化。
四、政策效果与趋势
技术突破:国产光纤激光器功率从千瓦级提升至20万瓦以上(锐科激光等)。
产业集聚:武汉、深圳、苏州形成三大激光产业带,占全国产值70%以上。
新方向:近年政策向超快激光、半导体激光(芯片切割)、车载激光雷达等新兴领域倾斜。
文章来源:高新技术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