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光智科技用一份营收同比翻倍、净利润956.56万元的财报,暂时撕掉了“高负债亏损企业”的标签。但这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藏着更复杂的产业逻辑,这是一家曾被债务缠身的红外材料企业,试图通过技术垄断和产业链延伸,在国产替代与全球化竞争中杀出血路。
4月8日晚间,光智科技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据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101.02%;归母净利润956.56万元,同比增长123. 02%;扣非净利润638.88万元,同比增长113.55%;基本每股收益0.0695元,同比增长123.03%,对于本季度营收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红外光学业务收入增加所致。

此前,光智科技披露了2024年财务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4.55亿元,同比增长43.82%;归母净利润1225.7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增长105.09%;扣非净利润仍为亏损3716万元,较上年的扣非净利润-2.55亿大幅减亏。虽然全年业绩明显好转,但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下滑485.96%,为-1.59亿元。

2024年,光智科技凭借在红外光学材料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和强大研发能力,锗类产品市场价格上行,其紧抓红外行业发展机遇。一方面,光智科技纵向延伸红外产业链下游产品,以红外锗材料、硒化锌、 硫化锌、硫系玻璃等为代表的红外材料产品继续发挥稳定的基石产品作用,红外材料市场占有率保持一贯高位;另一方面,其横向扩大成熟材料产品市场份额稳固领先地位。
光智科技坚持从红外材料到器件及整机系统的一体化光电产业链发展战略,将红外镜头、机芯模组、红外整机及系统等后端产品全面推向应用市场,终端产品收入上升,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此外,光智科技基于战略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保持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盘活存量资产,报告期内公司对金刚石、激光器、医疗探测业务资产进行剥离,从而增加资产处置收益约3800万元,同时减少了上述业务的研发投入,增加公司利润。
在2025年一季度,光智科技研发费用仅2610.38万元,同比下滑48.92%,主要系剥离激光器、医疗探测、金刚石相关资产导致研发项目和研发人数减少,以及部分研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所致。
过去三年,光智科技的财务表现像坐过山车。2023年,其巨亏2.41亿元、负债率飙升至98.07%,2024年靠剥离非核心资产和锗材料涨价勉强扭亏,但扣非净利润仍陷亏损。而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3481万元,似乎意味着这家企业终于从“输血续命”转向“自我造血”。不过,77.69%的负债率和存货周转率0.29次的冰冷数据也意味着,仓库里11.71亿元存货一旦遭遇价格波动,可能再次成为利润吞噬器。
具体来看,红外光学材料(如锗、硒化锌、硫化锌及硫系玻璃等)是红外产业链的核心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学镜头及元器件的制造。在该领域,光智科技确实手握硬核筹码。
全球25%的硒化锌产能、国内70%的锗单晶市占率,让其成为军工红外设备的“隐形军火商”。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红外材料供应商、国内首家自主研制超高纯锗单晶材料并掌握其规模化制备技术的企业、全球少数可以生产和批量供应硒化锌材料的企业,光智科技打开国内红外光学材料生产市场,解决国内核心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但技术垄断的另一面是风险集中,若锗价波动,易直接导致企业毛利率下滑,暴露出单一材料依赖的软肋。当材料生意的天花板触手可及,光智科技选择向产业链下游狂奔。其目前在红外光学领域已拥有晶体生长技术、硒化锌生产技术、镀膜技术、光机电学设计优化和分析技术、探测器生产技术、规模化生产精密模压镜片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成果。
因此,除红外材料外,光智科技同时发展中下游应用端产品,当前已形成覆盖“材料—探测器—整机系统”的全产业链布局,下游应用从安防监控、工业检测向医疗诊断及自动驾驶等领域持续渗透。光智科技2024年推出的车载红外镜头已通过车企认证,预计未来三年这块业务增速可能超50%。2024年全年,光智科技红外光学业务销售收入128269.66万元,同比增长54.74%。
机遇与挑战并存。光智科技全产业链布局的转型战略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但19.38亿元流动负债压顶,却要同时支撑东南亚建厂和收购半导体靶材企业先导电科,资金链紧绷程度堪比走钢丝。更残酷的是,国内外多数行业巨头在终端市场的技术积累,随时可能对这家材料商形成降维打击。
但同样的,光智科技拟收购先导电科100%股权这般蛇吞象的操作,后者全球ITO靶材市占率领先,若未来成功收购,公司将切入半导体材料赛道,估值可能翻倍。截至2025年4月,该笔收购尚未完成最终交割。光智科技在2025年一季度财报中未明确提及东南亚建厂及并购案的相关进展。
写在最后
光智科技的困境折射出中国硬科技企业的典型生存状态。既要承担国产替代的使命,又要在市场化竞争中自我造血。2024年,其研发投入金额占营收10.74%,高于行业,但资本市场显然缺乏耐心。光智科技的股价从2024年10月高点115元跌至2025年4月9日的43.71元,市值腰斩背后是投资者对“高研发投入能否转化为利润”的深度怀疑。
当下的光智科技,正站在财务修复与技术突围的十字路口。当业内人士为其描绘“下一个华为”的蓝图时,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存货和账本上19亿元短期债务,却在无声诉说着硬科技突围的残酷成本。这家企业的故事,或许会成为观察中国高端制造业爬坡过坎的绝佳样本。
毕竟在红外光学的江湖里,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活下来的幸存者。
来源:长三角激光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