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目星光界(江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军平,注册资本100万元。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海目星间接全资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包含:通用设备修理;工业设计服务;软件开发;激光打标加工;电子专用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等。
这家子公司为什么选在江门?江门有怎样的发展优势?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就明确把江门定位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核心城市”。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位置,是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核心区域。自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与江门两地的交通更为便利,企业能够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的跨市战略组合布局。
海目星华南地区锂电及钣金智能装备生产基地——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江门,业务覆盖激光切割、焊接设备的研发生产及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
海目星江门生产基地的成长也是非常迅速,在2022年就实现了产值超30亿元;截至2025年5月,企业注册资本8000万元,参保员工2519人,持有120项专利及高新技术企业资质;2025年7月消息,该生产基地实现了产值5年跃升30倍。
而新成立的海目星光界(江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将结合本土企业的优势在江门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助力激光打标加工业务的顺利展开。
事实上,海目星最近新成立的子公司不止这一家。8月18日,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佛山)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赵盛宇,注册资本5000万元,由海目星100%持股。
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集成电路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等。
那么,为什么这家公司选中了佛山?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海目星将触角伸到了半导体业务,而佛山已初步构建起“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的半导体全链条生态体系,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33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900亿元,在半导体封装设备制造等部分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佛山还拥有政策与产业基金的支持。佛山南海区为半导体项目提供土地、税收、人才等全方位政策保障,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2025年2月,佛山发布了“1+n”佛山市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将打造一个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聚焦半导体产业等重点领域、在市场上具有影响力且总规模不低于1200亿元的产业基金矩阵。其中,佛山市新动能产业基金总规模200亿元,首期规模40亿元。
在政策的“护航”下,佛山迅速迎来了重大半导体产业项目。8月28日,省内最大的光芯片产业化项目落户佛山,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达63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近百亿元。该项目是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成立以来拟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海目星在佛山设立子公司可以为半导体业务发展谋得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个“地利”,再通过自身在激光加工领域深厚的技术积淀向半导体前段工艺拓展,有助于实现业务多元化。
市场的强劲需求及广阔前景也是助推海目星设立佛山子公司的重要原因。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半导体关键材料市场规模是1437.8亿元,同比增长26.2%,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40.8亿元。
整体来看,海目星选择在江门和佛山成立新的全资子公司是延伸自身产业优势和拓展多元业务的战略举措,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和价值增长,期待这两家公司后续的市场表现。
来源:OFweek激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