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工科技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并于2025年10月24日接受97家机构调研,对其2025年前三季度总体业务情况、当下布局及未来规划做了较为详尽的解答。

华工科技在2025年前三季度中实现营业收入110.38亿元,同比增长22.62%;归母公司净利润13.21亿元,同比增长40.92%。该公司依旧是聚焦于“感知、光联接、激光+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方向,主要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聚焦新能源汽车、船舶制造、AI产业赛道。前三季度,华工科技三大核心业务具体表现如下:
感知业务——
感知业务整体实现营业收入31.74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传感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53亿元,激光全息防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
联接业务——
联接业务营业收入50.89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4.62亿元,同比增长541%,综合毛利率13.66%;
其中,该业务第三季度收入14.27亿元,较第二季度有所下降,主要因终端设备、电信光模块等需求减少;第三季度净利润2.15亿元,环比实现显著增长,主要因数通光模块等高附加值产品收入占比及毛利率水平快速提升,从全年来看,还将保持高速增长。
针对光模块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情况,华工科技800G LPO光模块在10月份已经在海外工厂开始交付,预计今年四季度继续上量,同时产品型号也在增加。
1.6T光模块产品正在为明年的上量做准备。对于海外客户需求明年的展望:
整体需求数量的增加,海外市场整体需求量预计是4000到5000万只,这个数量还在调整,还会有一个增加的过程。
产品类型增加,包括LPO和LRO光模块将会是未来的主流方案之一,具备低成本、低功耗、低延时的优势,这对于AI计算和超级计算场景尤为重要,华工科技对未来的订单上量正在做产能扩充的准备。
为保证产能,针对光模块上游物料方面,华工科技与国内外核心芯片厂商已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会与上游芯片厂商预沟通,提前半年做好订单的铺量,同时目前的存货能力可以覆盖三个月左右;
此外,华工科技发起设立的上游芯片厂商云岭光电光芯片、CW光源的验证情况都很不错,可做备份方案。
针对光模块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拓展情况,华工科技今年8-9月份在国内客户实现了平稳交付,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是明确的,已经开始做明年的准备,产品速率将从400G向800G升级切换,预计11月份起国内市场800G单多模产品开始形成新客户订单,明年上半年将批量交付。对于明年国内数通光模块的需求量,预计整体有2000万只左右,其中800G光模块约占四成比例。
激光+智能制造业务——
激光+智能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53亿元;大功率激光设备收入利润增长明显。其中,华工科技在船舶制造行业在手订单充足,覆盖中船系、中远系以及多家民营船企。随着船舶行业加快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华工科技的激光装备带来广阔空间。
此外,华工科技正携手行业推动激光复合焊接标准的建立,以替代传统弧焊工艺,效率提升7–10倍。目前相关标准建设工作已启动,将为订单放量提供有力支撑。
华工科技提到:今明两年公司激光装备订单将持续保持较高速增长,同时公司也将继续聚焦关键工序智能单机与自动化产线的研发与应用,加速船舶行业转型升级,订单增速有望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在3D打印业务领域,华工科技针对3C行业需求,已打造3D打印激光加工装备实现了从材料到光源、装备、粉末处理系统等技术的自主可控,并持续迭代,与行业大客户积极合作推进导入验证,10月已经实现首批订单的落地,今年四季度至2026年将会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华工科技H股上市四大原因——
针对10月23日晚间对外公布的《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议案》,华工科技指出公司筹划发行H股上市不只是简单的融资动作,更是公司全球化经营、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主要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募集资金可以用于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助力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
●优化公司股东结构,通过香港市场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外资长线资金,让全球资本更充分地认识公司价值,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实现价值再发现;
●通过A+H两地的上市平台可使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更加灵活,助力公司吸引和留住国际化核心人才;
●搭建起境外融资平台,可实现高效融资。
总体而言,面对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华工科技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布局积极把握。随着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公司高速光模块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而传感与智能制造业务的协同发展,则为公司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增长动力。
华工科技的下一步是在深化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快海外产能建设,并推动H股上市计划,为全球业务拓展提供更强资本支持。
来源:OFweek激光网